大轰炸亲历者回忆持续11小时的救援
中山院区 信息科|2015-06-06 00:00:00
6月5日,防空警报声再次在重庆上空响起,95岁的汪声闻倚窗而站,往事历历在目。
汪声闻是重庆市中山医院的退休护士,也是参与“六·五”大隧道惨案救护工作的健在者。74年前的今天,21岁的她打着电筒在成堆的尸体中寻找活人进行抢救。那段持续了11个小时的救援,成为她永生难忘的黑暗时光。
整整10个小时 避难市民滴水未进
1941年,汪声闻在重庆市卫生局担任公共卫生护士长,当时的卫生局位于现在的金汤街。
那年6月5日清晨5点左右,一阵刺耳的放空警报声撕裂重庆上空的宁静,正在酣睡的汪声闻赶忙从床上跳起来,来不及洗漱,在手臂上套上十字袖章,一路跑到金汤街,与市民一起躲进附近的一个简陋防空洞。
“墙上还在滴水,里面只有个宽木板做成的长凳。上厕所只能用席子围个小空间,在水桶里解决。”汪声闻回忆道,那天从早上5点到下午3点,避难的市民滴水未进,饥肠辘辘。
下午3点过,汪声闻随一些市民走出防空洞透气。刚一出洞,就听到一阵夹杂着指挥、哭叫、呼喊的声音从远处传来,随后警报声再次响起,还没有吸进几口新鲜空气的人们再次入洞。
好不容易安顿下来,一束光便从洞口射进来。“较场口大隧道出事了,医务人员统统出来排队!”摇晃着手电筒,时任重庆市卫生局局长的梅贻林喊道。
大隧道里拖出的窒息者把十八梯的路全堵了
在市卫生局的安排下,医务人员被分成多个救援小组,汪声闻与另外两个护士组成一组,拎着急救箱,举起红十字小旗,在还没有解除警报的情况下,朝大隧道惨案现场飞奔而去。
然而走到十八梯时,三位年轻人再也走不动了。“地上全都是尸体,挡住了所有去路。”汪声闻说,这些尸体都是大隧道中窒息而死的人,他们被警察与医务人员一个一个从洞中拖了出来,堆积在一起。
就在三人不知如何是好时,重庆救护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看到了他们。“你们就在那里开始工作,任务是在死人堆里找活人,发现活人就摇红十字旗,立马抢救!”隔着死人堆,对方喊道。
成堆的窒息者,无不衣衫褴褛、面色青紫,因为是在窒息中挣扎,不少人还紧攥着拳头。汪声闻抑制住内心的恐惧,一边哭一边用手轻摸他们的颈动脉,再拿手电筒照射瞳孔,看是否有反应。只要有一线生还希望的,她们都会用手按压心脏,口对口地为其进行人工呼吸。
然而,从那天下午4点到第二天凌晨3点,汪声闻他们一个活人都没有找到。
“因为饿得快要倒了,工作完后我们直接去了单位食堂,却发现炊事员李师傅不见了。”汪声闻说,正当他们以为李师傅也在大隧道中窒息身亡时,却看见他穿着碎烂的衣服一瘸一拐地走进食堂。
“大家都去了洞口,我在里面躲着,刚刚从尸体上爬出来的。”说完这句话,气若游丝的李师傅一下子坐在了地上。
尸体太多,只能用草绳捆了埋在江边
灾难还没有结束。汪声闻说,当时,因为死者太多,棺材铺的棺材一下子就卖光了,人们想买木板钉棺材,可连木头也都卖完了。“后来实在没有办法,就拿席子卷,拿草绳捆,埋在江边。”
但江水很快涨潮,腐烂的尸体在江水的冲刷下,又纷纷露了出来,污染了江水。汪声闻他们又接到新的任务——在东水门码头,为饮用水消毒。
“那时重庆虽然有自来水公司,但很多人吃不起,很多老百姓还是到码头挑水。我就站在码头的梯坎上,给老百姓的水桶里加入漂粉澄清液,并一遍一遍地叮嘱他们,生水一定不能喝。”汪声闻说,大隧道惨案死伤无数,所幸的是,在简易的饮用水消毒下,老百姓虽然时有人患痢疾、肠炎,但可怕的霍乱并没有发生。
http://cqrbepaper.cqnews.net/cqrb/html/2015-06/06/content_18418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