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专业情况
系统|2019-02-22 11:25:58
神经内科专业情况
一、科室概况
重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成立于1992年,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都具有较强的实力。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经过多年不断发展,我科由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专业组成。科室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等重危疾病的诊治,对神经肿瘤的外科诊治,对早期智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神经介入的诊断与治疗均有深入的临床研究;对脑出血、脑梗塞等神经科疾病的内、外科综合治疗有较好的疗效。2003年,为进一步治疗疾病,预防和减少脑出血、脑梗塞等疾病的发生,神经内科按照国际标准创建了卒中单元,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科室多次承担和参与了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多次在国际及国家级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在国家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科室近年来引进螺旋CT、核磁共振机,配备数字剪影机(DSA)、五通道肌电图、颈动脉超声仪等多种先进仪器设备,使科室临床诊治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全科医护人员的医疗宗旨是: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忠于职守、文明行医、开拓进取、勇于奉献、病人至上、质量为本。我们的努力是为了对生命的尊重,病人的满意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科室现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生3人,医师3人,其中医学博士1人,硕士6人;其中,有高级职称专家1人,副高级职称的医师4人;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医师5人,心理咨询师2名。
二、学科特色
1.缺血性脑卒中的规范化治疗 2003年开始从事卒中单元的建设,对脑卒中患者实行分型分期的规范化治疗,特别是康复治疗早期介入。2009年开展了全脑血管造影术,2010年开展了128层CT血管成像。2015年开始规范化急诊静脉溶栓,疗效卓著。
2.脑出血的内外科联合治疗 对脑出血采用内外科联合治疗评估,对有手术指征者早期手术干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3.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脊液置换术 1994年始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开展脑脊液置换疗法,极大地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研究 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氟康唑、二性霉素B、5-氟胞嘧啶三药联用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病毒性脑炎。本项目的开展极大地改善了病人的预后。
5.帕金森病的综合防治 对帕金森病患者除规范化治疗外,还辅以神经保护治疗,延缓了病情进展,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6.自体血硬膜外腔注射治疗低颅压综合征 2006年始开展本项目,对低颅压综合征,特别是原发性低颅压的根治提供了机会。
7.眩晕的分型处理 2012年开始对良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效果显著。
8.癫痫的综合防治 2008年引进动态脑电图仪,提高了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9.神经系统遗传变性疾病的基因检测 2013年始开展本项目,提高了诊治水平。
10.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抗体检测 2015始开展本项目,对自身免疫性脑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等疾病有了更精确的诊断。
11.神经外科专业组:急性颅脑损伤诊治及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的积极治疗、脑出血手术及保守治疗、颅内血肿钻孔碎吸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颅内肿瘤切除术、脊髓空洞+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手术、腰池引流术、A-V畸形伴出血、脑动脉瘤夹闭术。
三、专业组人员情况
1. 专业负责人情况
谢代鑫,医学硕士,重庆市人民医院三院院区神经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重庆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委会常务委员,重庆市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卫生工作专家库成员,重庆市司法鉴定专家,重庆市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长期从事神经内科临床诊疗工作,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脑血管疾病与帕金森病领域有一定造诣。
2. 研究组成员
成员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GCP培训情况 |
组长 | 谢代鑫 | 男 | 主任医师 | 合格 |
副组长 | 陈海 | 男 | 副主任医师 | 合格 |
研究医生 | 孙后超 | 男 | 主治医师 | 合格 |
研究医生 | 张小刚 | 男 | 主治医师 | 合格 |
研究医生 | 男 | 住院医师 | 合格 | |
研究护士 | 黎静 | 女 | 护师 | 合格 |
四、门诊量及出入院情况
年份 | 2013 | 2014 | 2015 |
门诊量(人次) | 9029 | 10501 | 11019 |
入院人数(人次) | 2020 | 2189 | 2243 |
出院人数(人次) | 1991 | 2188 | 2227 |
五、科研情况
1. 承担科研项目
1) 偏头痛患者的人格特征及其与药物过度使用的关系,重庆市卫生局,2011;
2) 美金刚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重庆市卫生局,2012年承担;
3) GDFII和CCLII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液、脑脊液表达及意义,重庆市卫计委,2015年承担;
4) 慢性丙型肝炎类病毒感染患者认知损害特征及神经影像学研究,重庆市卫计委,2015;
5) 腹腔注射重组GDFII调节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可塑性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渝中区科技计划项目,2015承担。
2. 发表与药物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章
1) 瑞舒伐他汀联合荷丹片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研究.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1:1140-1142.
2)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中国药房,2013,08:709-711.
3) 枸杞多糖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中国药房,2014,15:1365-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