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篇布局展宏图 砥砺前行续新篇 ——重庆市人民医院发展纪实
党委办公室|2018-01-17 18:17:00
谋篇布局展宏图 砥砺前行续新篇
——重庆市人民医院发展纪实
重庆市人民医院于2016年3月25日正式挂牌成立,重庆市从此有了“省人民医院”。作为重庆市“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重点项目,市人民医院未来将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重医系医院、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的部队系医院共同均衡重庆医疗卫生资源,引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市人民医院目前有三个院区,原市三院称为“三院院区”,原市中山医院所属的两个院区分别称为“中山院区”和“江北院区”。
市人民医院新院地址在两江新区照母山北麓的金州大道与星光大道交汇处。新院规划床位1480张,建设内容包括区域医疗中心必备的门诊楼、住院楼、医技综合楼、国家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等,预计2018年底竣工,2019年投入使用。届时,该院将成为两江新区唯一一家省级三甲综合医院。
医院以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己任,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规划”,通过六条路径努力实现三个战略目标,规划推进落实开局良好。
运筹帷幄,齐心开创新好局面
2017年,作为实现五年规划的提速推进之年,全院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医院管理年”主题,凝心聚力、携手奋进、改革创新,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好成绩一一
学科人才建设——
平台建设有了新突破。医院成功获批国家心血管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成功获批重庆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学科建设取得新成就:新获批消化内科、神经内科两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目前医院已拥有15个国家级、市级临床重点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检验医学(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正式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认可证书,成为全国第四家获得认可的医学检验领域能力验证提供者。
人才建设迈出新步伐。持续推进海外培养百人计划,已有两批35人入选;率先在我市开展高端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培训为导师制,一对一带教培训,实行2+X模式,即两年院内导师带教+X年国内或国外培养模式。现已聘任21位导师及相应学员,进入了院内培训阶段;有12人入选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后备人才。目前,我院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重庆市突出贡献奖2人,全国优秀医务工作者2人,国家突出贡献奖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
开创性启动引智工作。市人民医院成功引进韩德民等双聘院士、双聘首席科学家3人。
医疗联合建设——
专科联盟建设开创新局面。2017年5月26日,成立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联盟,首批加盟成员单位52家,覆盖重庆36个区县及贵州黔西南地区。
自2016年11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韩德民教授与重庆市人民医院签约,担任重庆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首席科学家。依托韩德民院士及专家团队的强大支撑,率先在重庆推进国家级惠民工程“华佗工程”项目建设。
2017年3月30日,在重庆市人民医院成立中国医促会华佗工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培训中心;在重庆大足、永川、垫江、巫山和贵州黔西南州等地建立了华佗工程耳鼻咽喉科示范基地。同时,项目建设相关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起来,院士及其专家团队来渝开展各类诊疗、示教、坐诊活动;市人民医院专家为主体的医疗团队,分赴各医院开展坐诊、手术示教、病房查房、讲座活动等。
另外,加大与专科联盟单位的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双向转诊、分级诊疗使广大群众和专科医务人员直接受益;首批完成对巫溪县、巫山县、潼南区、长寿区、奉节县等5家人民医院进行耳鼻喉科适宜技术推广,在帮助兄弟单位填补手术技术空白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影响力。
医联体搭建有了新举措。截至目前,已与2家三级医院、16家二级医院、10家卫生服务中心等共计44家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初步形成了优质资源下沉、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工作机制。市人民医院作为医联体牵头单位对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
医院在与小区卫生中心进行医联体建设中搭建的“微信健康桥”效果良好。在小区卫生中心就诊的群众需要市人民医院“大型设备”检查及“三甲医院专家”对医学意见做专业判断时,小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师将检查单发送至“微信健康桥”,就医群众就可直接到市人民医院做检查,费用已在小区卫生中心按基层医疗机构收费标准收取,检查时无需按三甲医院标准缴费;小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将就诊群众检查结果通过“健康桥”发微信给市人民医院专家,三甲医院的专家在第一时间做专业的医学意见回复。患者可在小区卫生服务中心方便地得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医改红利,获得感满满。
党风廉政建设——
2017年,医院首次在责任书中明确列出各个科室“主要责任、主要风险”清单,层层传导责任、压力;有针对性地出台了党委、纪委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权责清单,让党风廉政责任更明确、权责相匹配、责任无交叉;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及行风建设“一岗双责”,做到业务工作分管到哪里,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先后制定了4个党风廉政专项文件及3个行风建设文件,建立了报告、述廉、通报、约谈、检查5大制度,每半年听取医院纪检工作汇报,定期分析研究党风廉政形势,逐步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权力运行制衡和监督、追责机制;建立起院报、《视角》、合作公众媒体、电子办公系统、官方网站、党建微信公众服务号组成的“六位一体”的宣传矩阵,多篇党建微信号原创的《人民的名义》专题文章被全国知名党建号转载。
重大项目建设——
新院主体工程于2017年7月28日成功封顶,比预期提前2个月完成。一是狠抓新建工程管理。新院建设在重庆市率先引入“智慧工地”BIM技术,对项目建模,预先直观的解决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安装工程方面的难题,以避免后期返修、改造所造成的浪费;二是引进工程设计先进理念。采用JCI医疗工艺流程设计,全程把控流程设计及内装设计,使医院建设定位及功能需求更加合理;三是工程实行代建制。代建制使项目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并在制度层面上防止腐败行为发生。
精密布局,有效开展公医改革
医改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市人民医院根据多院区分布实际,建立“一总三分”的指挥部工作模式,在中山院区设立总指挥部,三个院区分别设立现场指挥部。下设医疗护理、综合协调、保卫维稳、信息、物价等5个工作组通过构建“四级宣传网络”,确保患者100%的知情权、参与权,强化了政策宣传效果。指挥部每日下午18:00召开视频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各院区,确保工作实效。医改以来,各院区运行良好,医改执行方面零投诉。市领导在医院调研时,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的各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人民医院工作经验值得推广。
通力协作,踊跃探索尖端技术
(一)完成重庆首例二叶型主动脉瓣狭窄经导管置换术
心脏瓣膜病一般是由于老年退行性病变、风湿等原因引起。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的患者在不断增多。主动脉瓣狭窄疾病早期由于心脏的代偿功能,症状不明显,一旦出现症状,患者病情急转直下,2年内死亡率超过50%,且这种疾病在临床上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年龄大,体质差,或合并疾病多,不能耐受常规开胸手术,这曾让众多心脏瓣膜病患者无法手术而饱受折磨。2017年我国批准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新技术的开展,主动脉瓣狭窄疾病治疗难题迎刃而解。
2017年12月,市人民医院成功为一位82岁的患有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患者实施TAVR手术。即通过股动脉穿刺的途径,用介入的方法成功地将人工瓣膜快速准确地释放在“心门”的合适位置,替代原来狭窄的自体瓣膜。经过100多分钟的手术,成功解除患者“心门”的梗阻,恢复心脏的活力。整个手术仅仅只在腹股沟有一个0.5cm左右的创口。相比4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开胸瓣膜手术,TAVR可以缩短到1小时左右。患者在接受手术后3至5天即可康复出院,而传统手术却需要8天左右。
TAVR虽然创伤小,但技术含量要求特别高,操作上稍有偏差便可能引起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不仅仅在于操作,更在于团队密切的合作。如今,国内只有数家医院可以开展此类手术
(二)开展颈椎病微创治疗术式
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等的使用,颈椎病成了众多低头族的“通病”。但颈椎一向被看作高风险手术区域,即便出现手指发麻、走路不稳等压迫神经、脊髓等不适症状,很多患者都宁愿拖着忍着而不愿去做手术。其实,颈椎病患者不用再担心手术风险了,现在采用显微镜辅助的颈椎手术治疗颈椎病,不仅安全而且有效,能帮助患者摆脱病痛的困扰。
2017年,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了显微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Microscope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简称MACDF)。MACDF是一项微创手术,它让颈椎手术更安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更满意。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MACDF有以下优点:组织损伤轻,切口小,显露过程仅限于局部小范围钝性剥离,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周围脏器的损伤极大地降低术中并发症出现的机率。
随着MACDF的开展,市人民医医院脊柱外科完成了从腰椎微创治疗向颈椎微创治疗迈进的第一步,随后,后将沿着微创化方向走下去,更好地服务于广大颈椎病患者。
砥砺前行再扬帆,不忘初心跟党走。2018年,全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重庆当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重庆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的以需求为导向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战略行动计划;以“深化管理年”为主线开展医院各项工作,保持战略定力,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确保又好又快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保驾护航。